擺脫歧視仇恨陰霾 亞裔積極尋求治療

27歲的薩拉菲安經歷染疫、患病、隔離,還有憂慮亞裔家人的安全,使他感到非常沮喪。經過數月的心理治療後,他總算走出心理陰霾。紐約時報圖片

本報訊

不少亞裔相信「醜事不外傳」的文化傳統,即使自己遭受委屈也未必向人求助,但隨著新冠疫情引發的排斥、歧視和仇恨犯罪盛行,愈來愈多亞裔開始放下心理包袱,勇於尋求治療和輔導,至少在解決個人困境方面有了突破。

據《紐約時報》報道,亞裔美國人心理協會(Asia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數據顯示,超過40%亞裔同胞在疫情期間感到焦慮或沮喪,比例明顯高於疫症爆發前的10%。關注健康事務的凱撒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更估計,部分亞裔仍然不習慣討論自己的心理健康感到不安,因此感到焦慮的實際人數可能更高。
以36歲的華裔泰瑞•魏(Terry Wei,音譯)為例,他表示疫情固然可怕,但現在族群之間最擔心的是遭受攻擊,其他人對亞裔的仇視比病毒更防不勝防。
身有一半越南血統的27歲青年薩拉菲安(Julian Sarafian)表示,自己雖然曾在哈佛法學院深造,並曾在白宮當過實習生,但因為母親遺傳給他的亞裔身分,導致他在疫症爆發前已經生活殊不容易,自己去年11月與女友雙雙染疫後,兩人與外界隔離了幾個月,還要擔心亞裔家人的安全,因此感到非常沮喪。
薩拉菲安表示,自己強忍1個月之後終於決定尋求專家協助,但事前還是向父母解釋了原因,經過數月的心理治療後,他現在總算走出陰霾。
曾有民調顯示,全美1/4的亞裔對仇恨犯罪始終提心吊膽。《BMC公共衛生》期刊去年也曾發表報告,表示亞裔、非裔、西裔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像歐裔族群,普遍對心理健康羞於啟齒。
許多亞裔移民也認為,自己面對威脅和攻擊而精神受到壓力後,往往還要兼顧「面子」的問題,輕易求助的話更容易名譽受損。
令亞裔心態轉變的,是今年3月的亞特蘭大水療中心槍擊案,當時6名亞裔女子死亡後,許多同胞意識到仇恨犯罪可以威脅生命,因此有了尋求心理治療的動力。
在加州米爾皮塔斯(Milpitas)執業的亞裔輔導員利亞•黃(Lia Huynh,音譯)表示,受害人獨自在家長吁短嘆、心理陷入死胡同的話,無助解決問題,但也有不少患者曾向她表示,尋找熟悉亞裔文化的輔導員並不容易,可見社會也有進步的空間。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