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條核心原則250條想法 專家為紐約復甦出謀劃策

「城市未來中心」昨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多位專家為紐約市復甦出謀劃策。視頻截圖

本報記者許可紐約報道

新冠疫情給紐約市的經濟帶來重創,疫情中更有約30萬人逃離紐約市遷往附近的郊區或其他城市,如何讓紐約市盡快從疫情中恢復成為許多人關心的問題。位於曼哈頓的美國公共政策智庫「城市未來中心(Center for an Urban Future)」22日舉辦名為「回復:紐約市——如何重振紐約市的經濟、創造優質工作並構建一個更公平的城市」的論壇,邀請來自學界、科技行業、非牟利機構、法律界等多方面的專家共同為重振紐約市以及下一屆紐約市政府出謀劃策。

「城市未來中心」執行總監鮑裡斯指出,下一屆政府需要採取大膽行動,確保能夠維持甚至推進目前紐約市的恢復進程。他敦促下一屆政府應該準備好實施相關政策,這些政策不僅有助於紐約市經濟反彈,還能使本市應對疫情加劇的許多結構性經濟挑戰,從而能夠長期建立更強大、更公平的經濟。
在會議前,該中心也發布了與會議同名的報告。該報告收集了來自超過175名紐約人的可操作的幫助紐約市復甦的想法,其中包括小企業主、公司主管、勞工領袖、社區倡導者、非營利從業者、藝術家、大學校長和前政府官員。近250條想法分為10條核心原則,其中包括具體的政策建議,以恢復過去一年中紐約市失去的大約50萬個工作崗位、促進小商業和受災嚴重的藝術行業、幫助紐約有色人種增加收入和積累財富、使培養技能成為公平復甦的關鍵部分、支持受災
最嚴重的工人和社區以及重新構想街道和公共空間等。

遊民問題是紐約市最大挑戰之一

在會上,受邀的多位嘉賓也從自己的領域對紐約市復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及醫學教授Wafaa El-Sadr指出,新冠疫情暴露了紐約市公共衛生存在的三大問題,即公共衛生系統較為脆弱、未能服務最弱勢群體以及公眾對科學家的信任危機。她指出,要解決上述問題,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衛生系統的投資以及對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的投資,加強對民眾的公共衛生教育,改善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並找到民眾信賴的信息源,這樣才能建立可以抵禦大流行病的公共衛生系統。
為紐約市遊民提供庇護所及支持性住房的組織Win的主席間首席執行官Christine Quinn表示,在疫情前,遊民問題是紐約市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紐約市遊民中65%是有孩子的家庭,他們因失業或未充分就業而流離失所,疫情加劇了他們的困境。她指出,這些家庭平均呆在庇護所系統的時間為15個月,政府應當通過為他們建立庇護所和支持性資源之間的聯繫,讓他們能夠得到所需的就業培訓及教育,同時可引入私企提供職業培訓,這將幫助這些遊民盡早脫離庇護所系統。
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學院校長吳思永(David Wu)建議,紐約市可以設立一個職業屋,將對相關技能和人才有需求的企業同市立大學具有所需技能的學生聯繫起來。他指出,疫情令許多企業的實體店銷售下降,對數字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的需求增加,而市立大學和巴魯學院的學生們不僅具有相關的商業技能、營銷技能,還因為來自不同文化背景而具有文化競爭力,能夠深入到自己所在的社區幫助有需要的企業。他還建議可以重新規劃市立大學的課程,比如可以在服務學習課程上安排學生們到社區中直接為相關企業工作,學以致用。
此外,多位嘉賓還指出,紐約市在疫情後可轉換思維,比如可以將因遠程工作空置的辦公區域和商業區在功能上進行重新整合,成為創業孵化區或全球資源交換樞紐,為創業者和小商家提供更友好的經商環境等。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