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囊胚預測平台 助增受孕率

本港每6對夫婦便1對有成孕困難,俗稱「試管嬰兒」的體外人工受孕,是解決不孕問題的輔助生育技術之一。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趙銘鵬,偕團隊開發預測平台,能更準確找出具高發展潛力的胚胎,提高受孕率,讓更多受不孕問題困擾的夫婦受惠。

以「創業創新.共享共贏」為主題的第7屆中大創業日,將於下周四至五以綫上與綫下的混合模式舉行,展出逾百支初創團隊的項目,並舉辦創業大賽。打入決賽五強之一的參展單位「漢鵬輔助生殖科技」,是趙銘鵬偕團隊成立的初創企業,其開發的新平台能定時拍下和捕捉受精卵的發育情況,快速在30小時內準確地識別和分析圖中胚胎的特徵。

「中大創業日」下周舉行

新平台較坊間的囊胚形成預測方法,須於胚胎分裂第3天始收集足夠訊息為快,以便醫生更早進行評估,安排合適移植方案,提高患者受孕率。團隊今年獲「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畫」提供資助,將研發成果商品化,並已於本港和內地的醫院、醫療中心及生殖中心試用,有望明年正式推出。

趙銘鵬曾於內地輔助生殖中心任職胚胎師,每年評估逾萬個胚胎,不時發現極細微,但未能確定與發育潛力關係的胚胎變化,啟發他的研究興趣,2017年赴中大婦產科學系修讀博士。期間他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合作,運用卷積神經網路技術,開發名為「囊胚準」的早期囊胚預測平台,以圖像分析演算法,取代以往由肉眼分析海量的胚胎圖像。

中大威爾斯親王醫院輔助生育技術中心實驗室總監、漢鵬輔助生殖科技胚胎學顧問陳耀樑教授認為,新平台能作為醫生及胚胎學家的輔助工具,減低決策風險,有效地安排合適移植方案,提升移植成功率,讓更多不孕夫婦受惠,亦能無縫結合現有主流評估方法,相信業界樂於採用。

原文刊《星島日報》教育版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