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選委不易做

(齊秀峰 香港)

選舉委員會選舉即將進行,在選舉制度改變下,今屆有相當一批候選人自動當選。不過,這些成功出線的選委,過去兩日仍然現身街頭派發單張,介紹他們的政綱。

今次選委會是政制改革後首場選舉。一向以來,選委會的選民基礎都較窄,街頭的宣傳工作很少。改革之後,選委會角色加重,除了特首選舉決定特首人選,今年十二月還會在立法會選舉中選出四十名立法會議員。

新的選委會有兩大特色,一是落實愛國者治港標準,故此落場人士要經由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擔任主席的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核。二是選委日後會擔任把關工作,參選特首或議員必須在五個不同的界別都獲得提名票,故此,整個選舉制度的出選資格比以往嚴謹。

在新制度下,無法符合愛國者標準的反對派,根本不能進場。過去,選委的角逐政治色彩濃厚,而且對立愈演愈烈。上屆選舉時不少界別以名單出選,基本上是以政治光譜作為區分,政綱內容變成次要。同時,也出現利益團體藉選舉謀取自身利益多於社會利益的情況。

改革後的選舉方法,多了當然議席,譬如大學校長自動可以取得席位。大學是教育的最頂端結構,校長的地位意見都值得尊重,但在過去政治化的選舉環境下,根本全無機會入選。透過改制吸納這些精英加入,期望藉此提高推動施政的水平。

現時選委入閘門檻看似提高,實際是問責性不同,以前做選委勝出後基本上就「腳仔搖搖」等選特首。中央現在對建制派的要求大為提高,講求做實事,今後做選委相信對議政、論政的要求會提高,未選已經要落區派單張,未來兩次選舉前,相信還要出謀獻策,完善施政,同時做好監察,工作一點也不易做。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