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者薪資增加 卻被物價大漲抵消

■疫情令許多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飆升,不少生活必需品由於供應鏈出現問題,價格都面對上行壓力。 美聯社

新冠疫情期間勞動力短缺,僱主雖然大幅提高薪酬招攬人手,但民眾的額外收入依然「打了水漂」,實際購買力不增反降。勞工部數據顯示,今年8月的整體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接近13年高位,折合通脹後基層工薪族的實際收入下降了0.5%,與疫情爆發前2年的按年2.1%增幅形成鮮明對比。

《華爾街日報》報道,工資大漲的同時又遇上高通脹,反映當前的經濟復甦並不尋常。以費城的61歲民眾瑟頓(Troy Sutton)為例,他在疫情之前時薪12元,去年失業後直到今年夏天,才在賓州大學謀得看管人員的職位,時薪超過18元。然而時薪雖然增加了6元,但因水電費用全部加價,雞蛋等食材價格也大幅飆升,因此瑟頓只能往離家更遠的超市購物,但省下的錢卻又被汽油佔用。

報道表示,連月來政府擴大福利,各州開放經濟,加上疫苗接種等等措施,都令企業的人力需求大增,其中大多涉及餐飲、旅遊等面對面服務工種的前線崗位,資方為了招攬、挽留員工紛紛加薪。根據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在全國25%最低收入的工人當中,8月份的年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4.8%,比例創下2002年以來新高,也明顯高於高薪工人的2.8%增幅。

但令基層民眾失望的是,疫情亦令許多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飆升,不少生活必需品由於供應鏈出現問題,價格都面對上行壓力。

經濟學家預計,供應鏈逐步恢復後,一方面商品供應會逐步平穩,另一方面需求也會降溫,因此通脹幅度會有所回落,相信在年底達到4.1%高位後,2022、2023年的幅度將分別降至2.5%和2.45%,可讓升斗市民鬆一口氣。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