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署邀八和演粵劇 向在囚青年傳國粹

  (星島日報報道)「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壁屋懲教所禮堂上周傳出粵劇《帝女花》之《香夭》的悠揚樂韻,一眾在囚青年觀眾時而點頭、時而低聲和唱。懲教署去年推出「一切從歷史出發」教育活動,透過講座、虛擬實境(VR)及電子遊戲等形式,讓在囚青少年趣味學習中國歷史,署方日前更與八和粵劇學院合辦體驗課,期望藉着傳授國粹,讓在囚人士學會尊重及欣賞中國傳統文化,並培養他們對國民身分的認同。

  懲教署日前向傳媒介紹「一切從歷史出發」系列活動,該計畫為青少年在囚人士安排學習中國歷史的相關活動,包括舉辦學者講座、虛擬實境(VR)歷史教學、歷史電子遊戲及文化工作坊等,協助在囚青少年提升對國家歷史及文化的興趣及國民意識,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近期更邀請粵劇學院即場表演粵劇,傳承中華文化。

  十四名在囚青年上周三在壁屋懲教所參與粵劇體驗課,欣賞由八和粵劇學院帶來的折子戲《鐵馬銀婚》,劇情講述元朝末年群雄割據,陳友諒欲將女兒銀屏公主許配予張士誠之子張仁,以聯合兩家勢力對抗朱元璋,朱元璋察覺後命其將領華雲龍冒充張仁與公主成婚,其間演員不但唱腔悅耳,更從容不逼地翻觔斗及耍槍對打,令人歎為觀止。

  學院導師隨後講解粵劇的基本知識,包括女撇步、男丁字步的基礎台步,乃至演員的服飾裝扮等。講解結束後,導師更邀請在囚人士上台學習以纓槍對打的套路,及以馬鞭呈現上馬、落馬等動作,不少人紛紛舉手,躍躍欲試。

  演員其後帶來耳熟能詳的《帝女花》之《香夭》,唱出明末清初時期,明朝帝女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在花燭夜飲下毒酒雙雙殉國的悲情故事。表演過後,導師解說以舞水袖表達情緒的方式,又教授閱讀「工尺譜」的方法及「嗌聲」技巧等。數小時的課堂毫無冷場,盡顯粵劇「唱、做、唸、打」的精粹。

  懲教署二級校長蕭佩芬表示,近期很多年輕人因違法被判入懲教院所,包括部分暴力破壞社會的青年,署方發現他們大多不了解國家,故在去年年中推行一系列教育活動,希望以多元、有趣的方式協助他們學習中國歷史,如通過漫畫及電子遊戲認識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以虛擬實境(VR)形式「遊覽」萬里長城和秦皇陵等,並曾邀請學者進行講座,包括由香島中學校長鄧飛講解中國刑法,另有其他學者解說儒釋道和中日歷史等,「在囚人士反應超出預期,還會主動舉手發問。」

  蕭續稱,除了粵劇體驗課外,署方亦有意舉辦其他學習中國文化的工作坊,例如扯鈴和造紙,亦打算安排劇團演出口述歷史劇目,「配合教育局指引,多舉辦國民教育活動。」她透露,署方亦考慮將粵劇體驗活動擴展至成人院所,讓在囚人士對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八和粵劇學院導師吳立熙指出,此次粵劇推廣活動獲主席汪明荃和理事會支持,提及粵劇屬中國文化,同時具本土特色,當中戲曲多懲惡揚善,且題材常取自古代歷史,可謂具有教育和感化的「高台教化」作用,慶幸學員投入活動,期待日後有機會再與懲教署合作。

即時港聞